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活動內容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基本資訊
活動名稱 |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 |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陳思宏 |
活動類型 | 講座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3/08/11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3/08/11 |
主辦單位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協辦單位 | |
活動縣市 | 桃園市 |
活動地點名稱 | 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 |
活動地址 | 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 |
售票網站 |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售票網址 |
活動來源網站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折扣資訊 | |
備註 | 桃市圖 |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活動場次資訊
- 結束時間:2023/08/11 20:00:00
- 活動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
-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
- 活動票價: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講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鬼地方》活動地點
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 活動地點相關分享
終於踏進來桃園圖書總館啦,每次經過都ㄧ直很想進來閱讀,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很舒服很像百貨很潮的圖書館,館藏的書類種類多元,設備很齊全(整體環境很優),內含報章雜誌閱覽區、兒童書籍、嬰幼兒圖書、桌遊區、互動圖書、VR英語學習、說故事時間、漫畫區(漫畫都超新且都是高級版本)、影片視聽區(還可以借回家看)、多元文化藏書等等超豐富藏書。
坐位區很足夠(還有插頭),能坐在靠窗的位置,享受自然的燈光和戶外的市景,身心靈都被治癒了!!難怪平日也吸引很多朋友前來閱讀。目前總館還是在試營運當中,圖書館ㄧ樓有星巴克、日式餐飲、書店,聽說未來另ㄧ館區還會進駐電影院,也太令人期待了吧!
真的值得推薦各位務必來一趟桃園圖書總館,也希望各位書友能共同愛惜這麼美好的資源,一起維護好圖書館環和藏書,讓這份美好能長久延續下去,不管您是不是喜歡看書,我相信來一趟ㄧ定不會失望,而且絕對可以讓喜愛閱讀的朋友們待上一整天都不想離開(在這裡上班也太幸福了吧;不知道人力足不足夠應付這麼多藏書)!
p.s 總館的停車場貌似還沒完工,需要停車的朋友可以停附近的公有停車場或旁邊展演中心的地下停車場。
!桃園越來越好了!
書籍都是非常新的,
館藏文物與圖書非常非常的豐富。
👍👍👍👍👍
一樓有自修區,
沒有藏書~
一樓面積還有蔦屋書店跟星巴克,
但是館內沒有入口可以直接進入這兩家商店,
建議👉可以直接開放,
方便購書、買咖啡~繞出去真的很不便。
二樓有桌遊區,跟志工登記,
即可玩桌遊。
三樓有親子區,兒童繪本,
親子閱覽區。
四樓有漫畫區,目前不外借,
僅限館內閱讀。
五樓有新書區,最新的圖書
就在這裡找。
六樓有簡體書專區,想找簡體書籍
可以來這一層。
七樓有視聽區,還有光碟可以借,
並且設有很多視聽耳機跟螢幕,
有多人共用大螢幕,
也有很多單人座位,
對於視聽區,真的是大推,
多人座位,可以親子共享視聽體驗👍👍👍
無論是設施,或是館藏都是很有水平的,
看得出來整體設計是有用心的!
外觀跟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圖書館,
外觀還好,
但是館內的藏書規劃,
真的類似度超高~
平日寒假期間,
入館人數不少,
2-7層樓,
面對入口處的左右兩側單人座,
幾乎都坐滿了讀者!
夜晚的總圖也非常美麗,
在燈光的陪襯下,
有機會成為超熱門網紅打卡新點👍
看到台灣圖書館變身成高檔的閱讀空間,
真的是非常高興跟感謝的事,
讓公共空間活絡,
也讓民眾願意走進圖書館,
把圖書館當成日常與生活的一部分,
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
也是文化水準提升的體現,
希望能複製到其他縣市的圖書館,
造福更多的民眾跟愛書人!
小小建議:館內區域廣大,
沒有廣播系統,
對於家長來說,
真的是很困擾!
建議安裝廣播系統,
也不用讓忙碌的志工抽身去做尋找的工作。
桃園的新總圖非常的棒。跟其他縣市的總圖相比,可能由於近期剛開幕,不只藏書量很多外,大部分的書籍也都是新書。其中童書、漫畫書、外文書的藏量都很豐富。不只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閱讀需求,也滿足不同國籍的閱讀需求。
跟其他縣市總圖比較起來,有幾個比較特別的地方。
第一,有可以租借兒童玩具的專區。而且其中玩具的數量很豐富。
第二,影音區有很多雙人或者家庭式的位置。
第三、有不少外籍書籍。除了英日文書籍外,我還有看到韓文、西文、法文、以及東南亞的語系(像是越文)的書籍。
館內的座位也蠻多的,座位之間距離也蠻舒服的。
以讀書來說,外面一圈的座位光線都非常的好。對內的座位,雖然有天井的光線,但應該還是需要開燈閱讀比較好。
不過很明顯很多空間都還沒有準備好(像是七八樓有很多空間不能進入)。但目前這樣已經比其他縣市的總圖好很多了。
覺得有點粗糙,一些細節沒有做好。例如剛進去一樓到二樓的手扶梯,扶手部分的膠條居然可以輕易翻起,這樣的品質是對的嗎?另外樓梯部分,雖然階梯間有打光,有種華麗感,但有些階梯踩上去的時候,有聽到嘰嘰的異音,覺得安裝施工有待加強。另外機車汽車停車場也還沒完工使用,藝文特區一帶車滿為患,即使是機車也很難找到停車位,我今天就繞了好久。還有所謂兒童遊戲區也有點空虛,我今天就看到一個小妹妹在玩填充玩偶而已,感覺很無趣。我覺得整體感覺就是急就章,趕鴨子上架,就像個半成品。希望之後能陸續改善。目前新總館給我的感覺,還比不上中壢圖書分館。新館只有比較大間而已,其他的全都不如中壢分館。
不過新館也還是有優點的。例如我今天借幾本書,都新的不得了,連摺痕都沒有,這點倒是蠻爽的。
慕名而來,建築外觀設計得很別緻,但室內空間的細節,確實有些欠缺考慮與維護不良。
先講缺點:
1. 室內部份天花板的保護沒有做得很好,幾有多處的損傷 (見照片)。
2. 走道的玻璃圍幕,可能是原本的高度太低,後來有接高,導致接合處設計不理想,也讓穿透感多了不必要的雜訊 (見照片)。
3. 室外空間的地面石材,似乎沒有舖設得當,高低不平導致走起來對行人並不友善。
優點:
1. 館藏書多元,也有影視內容和空間,適合親子前往。
2. 有樂齡空間,對於喜歡閱讀的長者,也是不錯的選擇。
3. 室內空間的明亮,中間的天井設計,讓光線能穿透進室內,體驗很不錯。
4. 建築外觀的設計層次豐富,利用玻璃圍幕和加工處理,充滿細節。郭自強建築與日本社梓設計國際團隊攜手設計,果然有體現設計的別緻。
雖然內部有幾處瑕疵,但仍瑕不掩瑜。希望建築單位能加以改善,以及館方能好好維護,讓這個景點能活絡桃園市的人潮與帶來更多觀光價值,而不僅僅是炒房用途。
可能是開在熱鬧的地區,再加上大家都很好奇,進圖書館竟然還要排隊入場,真是讓我意外。
整個建築體以被稱作「生命樹」的大型採光玻璃通風井為主軸,各樓層以生命樹為中心弄出各式各樣的螺旋設計,營造出內部裝潢的特色,但是空間感跟幾座新的縣市總圖比起來略顯壅擠,網上所描述它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圖書館。我個人感受不出來。
軟體設施方面有不少為親子及年長者的規劃,針對年長者的部分有特別設計系統是我首次在國內的圖書館有注意到。
其實這裡給我的感覺更像賣場一點,比較沒有感受到這裏有圖書館常見的幽靜跟氣質。
到訪日期:2023/01/27,中午初訪
得知該景點訊息: 朋友帶來
位置:
。交通:騎車、開車
。隱密度:好找,附近也沒啥遮蔽物啦
環境:
。停車場: 有
。廁所: 有
服務人員態度:不錯
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
感想:新的圖書館,很大一座,其實遊客不少,一樓有需預約的自修室,獨立的,因為通往二樓以上會有不少遊客,視聽區有很像網咖的,也有很像MTV的,蠻高級的,除了1樓往2樓的手扶梯有雙向,其它層樓手扶梯僅往上,不過圖書館有手扶梯本來就是很稀奇的事情,整體是有設計感,每層樓的外圍都有各種設計的座位,館內也有公仔,也有自助的借書及還書機,書籍殺菌機很多,但是自助借書機相對感覺比較少,基本上,除了設計新穎以外,覺得最新奇的是自助影印機可以支援刷卡、line pay等多元的付款方式,很方便的感覺
整體來說,是可以來閒晃逛一逛看看的景點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真的很美!
從一踏上圖書館外面廣場開始就覺得好壯觀,
門口還有一個圓弧狀的水池,
建築物照在上面很美!
一走進去第一眼就被中間圓錐狀的採光吸引。
看介紹好像還是環保材質,很特別。
各層樓都有不太一樣的設計,
桌椅也都有配合不同的設計,
童書區非常可愛。
其中有一張桌子是以桃園的空照圖來設計,
忍不住一直找自己家在哪,好喜歡。
然後除了影音區外,
還有一些不同主題的展區,雖然不大,
但還蠻喜歡的。
美中不足的是
停車場不知道是因為還沒完成,
還是農曆年的關係,還沒開放。
然後一樓廁所指標也有點簡陋,
感覺是臨時的,
廁所裡面地板感覺是工程草草收尾,
有點影響整體觀感。
針對不同的族群,桌子、椅子等採用差異化的設計,像是銀髮族區域提供坐起來舒適的沙發,兒童區是色彩繽紛的小椅和坐墊,青少年區域則是採用單人或多人式的座位。不像大部分的圖書館多為統一制式的桌椅,算是相當用心。
青少年喜愛的動漫、視聽區域,精心陳設相當多的公仔,甚至有桌遊可讓親朋好友們一起玩。
館藏圖書量真的非常豐富,可惜設計類書籍相對較少。座位非常多,冷氣空調溫度剛剛好,總的來說,很值得在這裡待上一整天。覺得新北市圖書總館整個被比下去了😆
建議廁所內增加坐墊用的酒精噴霧器。
桃園最美最大新開幕圖書館 很棒
很像百貨公司、環境明亮
目前假日下午時段需排隊控制館內人數
嬰幼兒專區的圖書館非常幸福
好多讀物、玲瑯滿目的玩具借用
不過小朋友較不受控 很多讀物沒有歸位
收館時看服務人員整理的很辛苦
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幫忙敦促 一起維護
讓大家都可以享受到這麼好的地方
館內也時常有活動舉辦
可以上官網查看看預約
設置的哺乳室也很舒適貼心
方便每位媽媽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