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活動內容
電力,在當代你我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每天的食衣住行無不仰賴電力的維持,彷彿是陽光、空氣、水般的生活元素,卻也因為太理所當然的存在而被忽略。事實上,這項能源在臺灣的發展與影響可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百餘年前,電力引進臺灣,一切的建設都象徵著文明與進步的現代化觀點,自此全島燈火通明、華燈絢爛。然而文明發展的光明背後,卻隱含著我們付出的許多成本,以及被忽略的幽暗。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的人、土地與電力的故事。從早期畫家的眼眸中、畫筆下對於「電」的風景描繪開始,進而闡述臺灣來電後的文明發展,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廠設立、電網蔓延到再生能源的展露,說明「電」在臺灣發展下與土地共譜的時代樣貌。然而,看似我們駕馭著能源,實為被電力影響的我們,《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即透過這樣的脈絡,掀開這個島嶼的電力故事。
有電的風景
第一個單元「有電的風景」沉浸在日本時代畫家的筆下風景,透過陳澄波及小澤秋成的畫作,描繪20世紀初臺灣進入現代化的景觀,速寫下當時的時代樣貌:電線桿樹立、電線交織、發電廠的現身。然而在今日,電線桿等電氣設施,逐步改為地下化,消失在日常地景時。透過早期畫家的畫作再現,我們可以真實感受到在時空遷移下生活風景裡的變與不變。
另一方面,畫面上呈現的電線桿、發電廠等電氣設施所構成的視覺景觀,成為了現代化城市的「物質證據」外,我們在畫家的眼眸後,經過畫筆的線條組織和色彩堆疊,或許也能理解那個時代人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以及都市化背後對於傳統景觀變遷的反思。
來電後的臺灣
進入了電力時代後,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本單元透過「臺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以及「用電的成本」等主題,從歷史的角度線性地看待電力引進臺灣後所產生的劇烈變化。
⚡臺灣來電
描述劉銘傳在臺北城曇花一現地點燈開始,象徵著「先進」與「進步」。進入日本時代後,日本人利用發電機發電,以及在新店龜山興建水力發電廠。呈現短短數十年間,電力發展從「點」發展到「線」的過程。
⚡電的供給與需求
為探討電力設施的擴散。事實上,電力的發展一直存在於「供給」和「需求」的天平兩端,也因此,在能源資源受限的臺灣,除了水力之外,火力、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甚至許多新興的能源都是人們為了需求、為了產生電力所找尋的方法。
⚡生活與電
進一步探討電力與我們的貼身感受。廣告是這樣告訴我們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電的出現,除了透過能量轉換而節省了人們的勞力付出,也使生活常務更有效率,更改變了我們的消費娛樂,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這都是電力普及後生活型態改變的現象。
⚡用電的成本
主要是表述在享受電力所帶來的一切文明背後,事實上是需要付出許多的代價與成本。小則生活周遭的用電電費,大則是電廠興建、電氣設施運作時所產生的環境成本,以及在這些能夠被量化的成本之外,隱含的人、土地與環境拉扯的社會成本。
繁星點點與小心觸電
如果說有電的風景是一曲關於電的演奏,那麼「繁星點點」與「小心觸電」則為其中的變奏曲。
⚡繁星點點-從燈火說起
承著「供給」與「需求」的概念,呈現臺灣社會從油燈照明到裝設電燈,與電力引進及鋪設息息相關的過程。在點亮臺灣的旅途中,看到新能源介入日常生活下的新與舊及變與不變。
⚡小心觸電
談論電力文明背後的幽暗。一般來說,觸電議題多為生活上的用電安全範疇,及感電的工安意外。然而,電力所彰顯的文明象徵,也成為過去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用以阻絕原住民的方式,可謂臺灣電力史的幽暗面。
島電風景
最後,名為「島電風景」的展示單元,以一件當代藝術做為結束,其始於一個提問:被電力影響的我們,在百年來的時間流動中,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換句話說,經由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的呈現讓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
展覽的終曲,「島電風景」即與百年前的畫家對話,並試著回復這樣的提問。其融合台電公司典藏的百年電錶展出,透過編織隱喻電網,藉由光的視覺轉變,反映了人的心裡對於自然環境的歸屬感,以及文明與自然的循環關係。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合辦單位 | 台灣電力公司
協辦單位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的人、土地與電力的故事。從早期畫家的眼眸中、畫筆下對於「電」的風景描繪開始,進而闡述臺灣來電後的文明發展,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廠設立、電網蔓延到再生能源的展露,說明「電」在臺灣發展下與土地共譜的時代樣貌。然而,看似我們駕馭著能源,實為被電力影響的我們,《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即透過這樣的脈絡,掀開這個島嶼的電力故事。
有電的風景
第一個單元「有電的風景」沉浸在日本時代畫家的筆下風景,透過陳澄波及小澤秋成的畫作,描繪20世紀初臺灣進入現代化的景觀,速寫下當時的時代樣貌:電線桿樹立、電線交織、發電廠的現身。然而在今日,電線桿等電氣設施,逐步改為地下化,消失在日常地景時。透過早期畫家的畫作再現,我們可以真實感受到在時空遷移下生活風景裡的變與不變。
另一方面,畫面上呈現的電線桿、發電廠等電氣設施所構成的視覺景觀,成為了現代化城市的「物質證據」外,我們在畫家的眼眸後,經過畫筆的線條組織和色彩堆疊,或許也能理解那個時代人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以及都市化背後對於傳統景觀變遷的反思。
來電後的臺灣
進入了電力時代後,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本單元透過「臺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以及「用電的成本」等主題,從歷史的角度線性地看待電力引進臺灣後所產生的劇烈變化。
⚡臺灣來電
描述劉銘傳在臺北城曇花一現地點燈開始,象徵著「先進」與「進步」。進入日本時代後,日本人利用發電機發電,以及在新店龜山興建水力發電廠。呈現短短數十年間,電力發展從「點」發展到「線」的過程。
⚡電的供給與需求
為探討電力設施的擴散。事實上,電力的發展一直存在於「供給」和「需求」的天平兩端,也因此,在能源資源受限的臺灣,除了水力之外,火力、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甚至許多新興的能源都是人們為了需求、為了產生電力所找尋的方法。
⚡生活與電
進一步探討電力與我們的貼身感受。廣告是這樣告訴我們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電的出現,除了透過能量轉換而節省了人們的勞力付出,也使生活常務更有效率,更改變了我們的消費娛樂,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這都是電力普及後生活型態改變的現象。
⚡用電的成本
主要是表述在享受電力所帶來的一切文明背後,事實上是需要付出許多的代價與成本。小則生活周遭的用電電費,大則是電廠興建、電氣設施運作時所產生的環境成本,以及在這些能夠被量化的成本之外,隱含的人、土地與環境拉扯的社會成本。
繁星點點與小心觸電
如果說有電的風景是一曲關於電的演奏,那麼「繁星點點」與「小心觸電」則為其中的變奏曲。
⚡繁星點點-從燈火說起
承著「供給」與「需求」的概念,呈現臺灣社會從油燈照明到裝設電燈,與電力引進及鋪設息息相關的過程。在點亮臺灣的旅途中,看到新能源介入日常生活下的新與舊及變與不變。
⚡小心觸電
談論電力文明背後的幽暗。一般來說,觸電議題多為生活上的用電安全範疇,及感電的工安意外。然而,電力所彰顯的文明象徵,也成為過去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用以阻絕原住民的方式,可謂臺灣電力史的幽暗面。
島電風景
最後,名為「島電風景」的展示單元,以一件當代藝術做為結束,其始於一個提問:被電力影響的我們,在百年來的時間流動中,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換句話說,經由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的呈現讓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
展覽的終曲,「島電風景」即與百年前的畫家對話,並試著回復這樣的提問。其融合台電公司典藏的百年電錶展出,透過編織隱喻電網,藉由光的視覺轉變,反映了人的心裡對於自然環境的歸屬感,以及文明與自然的循環關係。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合辦單位 | 台灣電力公司
協辦單位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基本資訊
活動名稱 |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 |
---|---|
演出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活動類型 | 展覽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2/12/06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4/04/07 |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協辦單位 | |
活動縣市 | 臺北市 |
活動地點名稱 | 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 |
活動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
售票網站 |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售票網址 |
活動來源網站 |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
折扣資訊 | |
備註 |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活動場次資訊
活動時間:2022/12/06 09:30:00
- 結束時間:2024/04/07 09:30:00
- 活動地點: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
- 地址:100 臺北市中正區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 活動票價: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活動地點
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 活動地點相關分享
[1]willy chen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紅樓】建於1914年 ,為兩層樓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用來存放樟腦及鴉片成品的倉庫~
外牆的白色水平飾帶具有辰野式建築特色;目前紅樓一樓為南門工廠歷史及樟腦產業的常設展廳,二樓為臺灣產業史的特展廳,
[2]Rex Chou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紅樓(南門館)屬於台灣博物館四館之一,有興趣參觀四個館(鐵道部、本館、南門、古生物館)的人,可以直接購買四館聯票會比較便宜,全票130元、半票(含學生票)65元,一個月內都可以使用,南門館是日治時期台灣樟腦製造工廠所在地,館內會介紹關於樟腦歷史、製造與用途等相關知識,值得一來。
[3]steven GML Shen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餐廳名稱1915荷造し場,第一眼很高雅,很適合聚敍聊天,座位多,今天很多十人以上聚餐者。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七號出口出口愛國西路,走路最近約五分鐘內可達。餐廳外,片片綠葉 很養眼。值得一來 用餐聊是非。等餐到要有耐心。
[4]David Yeh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非常棒的地方,有歷史有展出,老屋欣力寓教於樂,門票僅20元,知性感性兼具。但是附設餐廳很不推....
[5]Kai-Yin Lo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建築物很漂亮,"來say菜市場"的活動小孩很愛,建議先上網預約,確定有名額參加。但展覽一般
[6]walker chen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來say菜市場"的特展非常有趣,約一年前也有來過,但那時的主題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更有規劃更好玩了,雖然比較適合小學以上的小朋友,但學齡前的小朋友還是可以讓家長陪著體驗。
[7]蔣熊拔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水池定時會噴水,館內現在有來SAY菜市場互動展,很適合國小學童報名參加!
[8]J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展覽有點無聊 就來看老建築的
[9]哈小比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今天第一次來這裡為了看繪自然展,只可惜騎車過來,但這裡很不方便停車,反倒是搭捷運超方便的
[10]Chiyen Wu關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的評價:
20元的票價可以參觀曾為樟腦工廠的古蹟內展覽
常設展介紹樟腦工業與歷史,除了看,還有味覺體驗;而二樓有不定常設展。是個小而美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