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活動內容
本艘竹筏設計與製作概念係出自「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內容。 該書紀錄日本人文助於享和三年(約西元1803年)因船難,漂流至臺灣東部的チョプラン(約今東部秀姑巒溪出海口出處),定居於阿美族聚落,見聞阿美族的竹船,後回至日本,再口述給畫師所繪出的竹船樣態。 該內容敘述竹船長約四尋餘,寬約七尺,左、右、後方、側邊皆以剖竹編造,風帆則是以竹編成,船尾處架設床板作為調理飯食之處;可搭乘兩、三人從事漁業。 為營造教育與藝術並存的展示效果,經由設置藝術作品「月光洄游」及「漂.浪」,以自然材質營造跨時空氛圍,襯托竹筏量體,通過光線與作品的相互關係與投影,創造竹筏與空間的流動感,召喚出流淌、翻騰在南科先民體內的海洋。
月光洄游
東海岸的生活常常在美麗與殘酷之間,在山脈與海洋、洋流與風向之間彼此流動且激盪著,面對著廣闊太平洋屬於鹽分顆粒的滋養之下,強韌而流動的生命力齊聚勃發中。 是飛翔、是游動,她們各自獨特而自由的長著自己的姿態,卻是共同循著一種來自大地身體的內在韻律與大自然的古老節奏,向著東方月光湧現的方向,洄游前進~ 創作原型來自東海岸的噶瑪蘭族群,在溪谷中捕捉魚蝦的Sanku魚筌為基礎,發展出的竹藤編造型容器,並融合進既古老又現代的構樹樹皮布、草木顏色等的複合材料,創造自內在發光的飛行舟船或洄游魚類; 以及竹片的自由交織線條與樹皮薄膜的輕盈對話,竹梢和手工紙形構的飛行想像。
漂.浪
台灣的山每遇颱風大雨,總有枯木會隨著河川的水流波浪被沖刷出海,或擱淺至岸邊,遂成為漂流木。 阿美族的竹筏曾消失於歷史,今依據流傳的日人口供被複製於南科考古館,猶如從大海被回沖上岸的流木一般,重現於世。 然舟無水浪便礙於行,為此,我們利用了同樣是被浪波洗禮過的漂流木來為其創造可以出帆的浪濤,期待臺灣考古史可以無浪不破。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基本資訊
活動名稱 |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 |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華民國)陳淑燕、杜瓦克·都耀;(中華民國)黃文淵 |
活動類型 | 展覽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3/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3/12/31 |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協辦單位 | |
活動縣市 | 臺南市 |
活動地點名稱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活動地址 | 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
售票網站 |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售票網址 |
活動來源網站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折扣資訊 | |
備註 |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活動場次資訊
- 結束時間:2023/12/31 17:00:00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地址: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 活動票價:全票+80;團體票+60;優待票+50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活動地點相關分享
2022.07.08
展出的空間不大,因為是鎖定南科這塊的遺址為主,所以展出的東西也不多,平日拜訪遊客不多。主要是為了二樓的兒童廳而來的,前往後才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在這裡,可能兒童廳比較熱門,但是兒童廳個人認為比較適合3歲以上小朋友,球池區第二層因為承載重量限制關係,大人是不能上去的,所以如果帶著比較小一點的孩子,就比較不適合,只能在球池玩,但是球池又不能丟球,感覺只剩拍拍照的功能。一邊還有一些互動機台遊戲跟益智遊戲,也是適合國小年齡玩。
兒童廳有分場次,個人認為其實中間不用關閉這麼多次的時間,不然玩40分鐘就要出來一次再等20分鐘才能再進去有點麻煩,中間的20分鐘也不知道能去哪,加上館內禁止飲食,小孩子餓了要吵著吃點心也沒有地方能坐下來吃,要到外面的話又要繞很久。
雖然門票很便宜,不過此次體驗下來cp值就普通。
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史前博物館南科館位置距離熱門的台南市區有段距離而交通不便且周遭似乎也比較缺乏可串連併遊的主要觀光點,再加上史前展覽比較小眾,所以在台南旅遊中似乎不是那麼熱門的點,不過我認為史前館南科館對喜歡建築的人來說還是值得一訪甚至或許會是台南必訪。
這次造訪史前館南科館從停車場一出來望過去只見一塊黑黝黝的龐然巨物,心裡不禁嘀咕這乍看有些奇怪不討喜的外型似乎缺乏看頭,但慢慢移進後在接下來的整個過程中遇到不少的「驚艷」,徹底探索一番並對立體結構有所認識和理解後更是欣賞其建築設計的理念。關於史前南科館的整體結構設計(核心在於中間一個貫穿的玻璃方管)已有資料介紹就不在此贅述,留待造訪者走過一趟後親自印證和體會。想要分享的是其中幾個我覺得有些驚艷、不可錯過的局部設計包括:(1)從停車場進到大廳會經過的一個一樣是類似方管的設計,非常有型;(2) 剛提到的建築主軸 – 玻璃方管– 在最高處一個可以眺望每十分鐘會衝過一班的高鐵列車的平台,這平台從結構到線條到視野都很迷人;(3) 另一絕對不可錯過自然是內部底層的那個黃色天井了,看到這黃色天井感覺彷彿到了歐洲某些有著比較前衛大膽的藝術景點,在天氣好、有著藍天白雲的時刻造訪更是適合,那大膽的黃和天空的藍與白形成鮮明且令人的喜愛的對比;(4) 除了內部的亮點,我認為最後一定要徒步環繞整個建築物一圈,欣賞主體結構包括近看玻璃方管和黑黝建物之間的關聯等等。
對一個喜歡建築設計的人來說我認為造訪史前館南科館完全不去看展也沒關係,光是欣賞建築設計本身就很夠了,推薦一訪。
建築很美,停車便利,疫情時期人不多,內容比想像中少,但仍可待約2、3小時,有闖關APP可玩,增加互動性,參訪建議穿襪子,才能進兒童遊戲室和3D小劇場。
2022/12/06參訪,建築外觀很有設計感,館內則展示在台南科學園區內發現的文化遺址,並介紹石器時代的出土文物的用途,以及模擬當時人類的生活,整體下來雖然東西少,但是能認識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與生活習慣,當中也有許多化石令人印象深刻;走到最後的地方時,可以往下看到文物保存維護室,並且有對講機可以與內部考古學家進行交流,可惜因為疫情無法使用,加上當時抵達的時間也錯過了,開放時間早上十點到十一點半,以及下午兩點到四點,門票價格也很親民,只要80元就能逛全館。
停車方便,票價$80,憑愛台灣博物館年卡免票參觀,喜歡兒童遊戲區的乾淨明亮,但一定要自帶襪子🧦。一進入第一展間的環繞影片很有特色,但展館的內容與陳設較為單調,展間燈光也頗為暗黑,若有多一些互動體驗會更加趣味!2022.04.04 …
很漂亮的建築
服務人員態度都非常好
極富知性及文化的饗宴
保存了台灣這塊土地的過去
與歲月的足跡
參觀動線也規劃的很好
環境維護非常完善
是個值得推薦的親子景點
展區就由客倌們自行探索
不多介紹
但111年11月前
兒童館整修工程
不開放喔
全票80元很值得!從4樓一路逛下來,每一廳都好值得探訪,走到二樓的兒童廳幸運的剛好有場次,直接登記後聽講解就進去玩!很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到訪,考古館更適合國小五年級生配合課本來複習❤️一邊玩一邊看
覺得不光是帶小朋友來走走看看,
帶家裡的老大人來走走看看真的很不錯。
對老大人而言走起來不累,
動線規劃也很好,
身障朋友 應該沒有障礙,
蠻推帶家人來走走看看。
史前博物館佔地很廣,除了展館,外圍環境空間就相當廣闊,也分不同區塊,繞一圈個把鐘頭肯定逃不掉。也是附近居民的重要活動區域。
博物館的建築也深具特色。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告訪。
超喜歡這個地方,首先到外面先拍個ig 必拍的裝置藝術品,平日入內參觀人少,但更顯得悠閒自在,考古部分仔細看可以了解很多知識,還有兒童館可預約進場玩,但很可惜我們剛好錯過了時段,下次有機會肯定要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