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活動內容
正是在生產力與控制力共謀發展的技術資本主義時代裡,高重黎長期對於影音工業的內在政治——從光學到聲學所聚合建制之情感/美學政治——的敏銳探問,顯得格外重要。他自行發明及手工產製影音機械裝置,主張重新把握自身與物的關係,重啟自我與生產的關聯,去創造自己的歷史。從而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言,「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由此,「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基本資訊
活動名稱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高重黎 |
活動類型 | 展覽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3/03/25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3/06/25 |
主辦單位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協辦單位 | |
活動縣市 | 臺北市 |
活動地點名稱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活動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181號 |
售票網站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售票網址 |
活動來源網站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折扣資訊 | 團體票(31人以上)按票價打七折。 |
備註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活動場次資訊
- 結束時間:2023/06/25 17:30:00
- 活動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181號
- 活動票價:全票+30;優待票+15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活動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活動地點相關分享
看藝術,學思考,激發自己的思考肌肉,近期看到的一個好想法;今天懷抱這樣的想法來參觀北美館!
在地下中庭的“迷霧花園”很適合放空自己,讓自己的腦子按個休止符;由多種台灣不同的原生植物,並突破海拔限制條件,利用科技新法,在這邊創造了一個綠意盎然的空間,在園中植物的療癒功能,讓人感到平靜和舒適,腦中剛看過的那些畫作,展品也靜靜的反芻👍
三樓”崎”以紙為主體作創作,藉由手感的創作,燈光,空間的交疊,讓人在虛實的空間中一起共舞.
二樓的“在夾縫中行走”,個人很喜歡這個標題,太符合現在人的生活,城市或許很擁擠,但腦子可自由的飛奔,所以,來參觀這些作品,讓我們學習走出夾縫👍
美術館另兩處我自己很愛的地方,一個是附屬的書店和紀念品店,書店中可看到自己在一般書店較不會主動接觸的藝術書目,不見得都是高深難讀的書,有些啟發美學藝術的書,可在此尋得;紀念品店,有許多藝術生活化的商品,總會讓我忍不住買起來🤭
美學,藝術於生活處處可見,多看看,多體驗,自己也可以培養出好眼光,北美館,只要15-30元入場卷,就可提供滿滿的精神糧食,唯有自己走進來,藝術才會認得你👍
照片是我自己的角度,喜歡的類型拍攝,沒拍的可能還沒開竅,但還是都認真的看過了😃
美術館的空間一直都讓人很舒服,唯獨不解的是為什麼一直鼓勵民眾不要帶水壺,用館內紙杯即可,長久以來不是環保之計。
若是為了保戶展品,會建議設置置物櫃或是水杯置物架等方式。
冷氣滿冷的,建議入館帶一件薄外套備用。部分廁所沒有提供幼兒可以洗手的椅凳。
餐廳剛好維修中,沒有什麼其他果腹選擇,建議吃飽再來觀展。
另外剛好在兒藝區有展覽,感覺志工一直很擔心小孩把道具用壞,但磚牆區的設計就是讓孩子不停造型和堆疊,抽放等等的動作,與其冷眼嚴肅提醒,倒不如換個態度友善提醒,甚至把道具改善的堅固一點,免得造成真正使用展品道具的小孩及父母壓力。
除了以上,其他服務人員及志工都很親切,仍會定期造訪!~
圓山捷運站1號出口出站,穿越花博公園,過馬路後左側直直走,就可以看到了。
2022/5/1勞動節,剛好趕上10:30導覽老師的解說:2A洪瑞麟先生掘光而行,用墨彩描繪礦工勞苦的生活,與現實中五一勞動節相互輝映,更加深刻反映出畫者的筆風和思想。
1樓的李義弘大師的水墨畫作品,更是令人驚艷,巨幅的作品,玉山行,陽明山二子坪等等,都可以感受到大師非常深厚的功力。
$30的門票,可以讓我們走入一個人的一生,流連忘返,值得一去再去,細細欣賞品味。
時間有限,還有其他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還沒有看完,下次一定再來。
館內環境舒適,從B1到3F都有展覽可以看,從一樓大聽的落地窗到了中間的小庭園,每個角落都有巧思在,這次主要是去看瑪莉官的展覽,館中的工作人員都很親切,展覽內的設計很棒,光線、擺放位置、文字描述等都規劃很好,很佩服展覽策劃人,讓不常來美術館或看展覽的人都可以了解每個作品背後的意義跟歷史,B1還有親子互動的展覽,以及用各種不同感官呈現的作品,台灣的藝術家們真的很有創意跟實力,台北有個好的場地可以給民眾去觀看他們的作品,靠近圓山站,走路約10分鐘內可到達,館內有飲水機,展覽內也有廁所,所以途中想上廁所不用走出來,設計很方便。
推薦展覽:瑪莉官、小中現大
若下午不知道要去哪,北美館非常值得來,門票很便宜,裡面有很多展覽可以看,看不懂藝術,也有語音導覽跟手冊哦!
外面的咖啡廳看起來也不錯👍🏼
門票$30,入場時驗票人員說雙肩的後背包不能帶入場,只有單肩的背包才可以背入場,後背包要放在置物櫃裡。
水瓶或物品也不可以拿在手上,要跟服務台拿美術館專用的小紙袋裝著,紙袋還很小看很多人提的底部都用膠帶黏過,感覺是很多都有破掉過。
置物櫃是用掃QRcord 的方式要點選置物的流程,逛到一半想回來拿水瓶,置物的程序又要再用一次,超級麻煩 有夠多此一舉,還要請兩個人員顧在置物櫃前教民眾們如何使用,人多的時候民眾還要等候其他人。
明明幾年前來看展的時候不會如此麻煩,怎麼現在改的一堆沒必要的程序。真的大大降低再來參觀看展的意願!還是台中的國美館比較優質。
停車場位置很少,光是假日中午來參觀停車排隊就等了半個小時!
位於繁華的大馬路旁
一走進美術館就感受到不同的氛圍
大廳挑高的設計
能夠感覺到美術館的現代感
大片的落地窗可以看向窗外的景色
搭乘手扶梯到各層樓參觀
從手扶梯往下拍的感覺也很棒
會跟在一樓大廳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樓也有禮品部
裡面有很多別具巧思的商品
很適合送禮或是自用
非常推薦北美館
全票只要$30就能在館內欣賞到許多的藝術作品
每隔一陣子也都會有不同的展覽
適合在這裡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
打破美術館給人的距離感
在地下室也有佈置花園供大家拍照
天氣好的時候真的很漂亮
可以在這裡拍出很多網美照
是一個隱藏的私房景點
濕濕冷冷的天氣,在下雨的週末午後來到北美館,躲雨順便看展再適合不過!
從圓山站下車,穿越花博廣場,過馬路再左轉直走一下即可抵達。一般門票30元,進場記得掃描QR CODE,手部酒精消毒,若需寄物請洽櫃檯人員。
一樓的當期展覽《現代驅魔師》-2022.3.6充滿著科技的元素,探討著「何為人」?的主題,若人腦有一定的程式,將此模式用在機器人,即用科技將人類優化,令人反思科技與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優於人類?展覽大約有六個展間,可參觀也有小活動可以體驗,有人數管制,等候的時間可以先至別的展間,會比較順暢。
三樓展區為《2021臺北美術獎》-2022.3.20,展覽內容蠻多有趣的發想,值得一看。
柬普寨的警世
走道盡頭一堵黑牆襯彩畫,本是加快腳步一親芳澤,「沽-碌碌…沽-碌碌..」焦慮的輪軸聲引人分神,定睛一看,哀淒、求助、無語但不能問蒼天,因為連頭部都無法轉動向天問的孤絕,箝制空寂的展間。
生命此時好廉價,遺置在旋轉盤上等人認領?!
如果這件作品只是巧合?還是藝術家意有所指的隱喻?如果這能收警世之效果。
今天參訪因近日沸沸揚揚的新聞加深印象,但北美術館內部潑墨般的髒汙玻璃更難忘,北市民門票15元,目的在於藝術不是高調。然而長期低調經營的北美館,在看不懂的玻璃修飾下,成為一座親民的展覽中心,忘了曾經是時髦、知性的美術館。
很久沒去了!門外還是有些「空盪」,進門之後大廳裡有些人走動,買門票處還小排隊,這讓我有些訝異,走進展場後更讓我驚喜,竟然看展者不少,(我以前來都沒這麼多人,而且是在周二)更稀奇的是年青人佔了95%,這是好現像,青年人來美術館,不管是學校叫來的,還是自己要來的,欣賞藝術可提升品味,增加知識,跟管理人員也聊了一下,據他說跟展出內容有關係,最近北美館幾個展覽室,展出的都比較偏重現代與前衛一點的藝術品,難怪年輕人比較有興趣,不過我個人對三樓廻廊展出的「崎」給予好評,樹火紙博物館用白色紙材料在廻廊裡塑造出一條峻峭的溪谷,看展者走在其中,有如走入一條美麗的白谷,走完、看完,很有隱入深山幽谷的感覺,不能不說這是創作。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17:30
週六延長至20:30
週一休舘
PS:近日停車場可免費(因為施工的時候電線用壞掉。)但不知道可以多久。
近日2022.09.08-2023.01.08
二樓2A、2B展覽室(在夾縫中行走)
2022.11.19-2023.02.12
地下E、F展覽室(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值得去看看~很棒
台北市立美術館內環境很舒適、可以從B1到3F都有展覽可以看👀、一樓大聽的落地窗到了中間的小庭園、每個角落都有設計巧思在、讓不常來美術館或看展覽的人都可以了解每件作品背後的意義跟歷史非常棒。
也很近圓山站、走路約10分鐘內可到達、館內有飲水機提供民眾使用、展覽內也有廁所非常乾淨、所以途中 你 想上廁所也不用走出來、設計很便民。
戶外的咖啡廳非常適合放鬆的地方,對面就是花博值得走走也是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走走👍